國慶黃金周是裝修旺季,但部分裝修公司利用業主假期時間充裕、急于入住的心理,通過模糊合同條款、低價引流后增項等手段設下陷阱。本文結合真實案例與行業潛規則,揭露國慶裝修中常見的合同貓膩與增項套路,助您守住預算與權益。
一、合同貓膩:文字游戲里的“溫柔一刀”
1. 材料條款模糊,以次充好
合同中僅寫“品牌瓷磚”“環保涂料”等模糊表述,實際使用雜牌或貼牌產品。例如,長沙業主李女士的合同約定“高端品牌地板”,進場后發現是三無產品,更換需加價30%。
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明確材料品牌、型號、規格、顏色,并附樣品封存。
2. 工期約定“靈活”,拖延無責
合同未明確工期起止時間、延誤賠償標準,導致裝修公司無故拖延。
避坑指南:合同需寫明“工期每延誤一天,按合同總額0.5%賠償”,并要求裝修公司每周提交施工進度表及現場照片。
3. 付款方式“激進”,業主被動
要求業主首付80%款項,剩余款項在中期支付,后期質量問題難以制約。某地業主交8萬元首付款后,裝修公司次日跑路。
避坑指南:采用“20-45-30-5”付款模式(首付20%、中期45%、竣工30%、質保5%),或選擇與四大銀行合作的裝修貸,資金由銀行監管。
二、增項套路:低價引流后的“連環收割”
1. 水電改造“按實結算”,輕松加價2-5萬
合同寫“水電改造費按實結算”,施工時以“管線繞梁”“點位增加”為由加價。業主小陳的100㎡房子,水電增項達2.3萬元。
避坑指南:要求裝修公司出具詳細水電點位圖,明確開關、插座、燈位數量及位置。例如,鴻揚家裝通過模擬管線布局,精準報價誤差控制在5%以內。
2. 墻面工藝“偷工減料”,后期增項
合同漏寫“墻面找平”“掛網防裂”等工序,施工時以“墻面不平需加固”為由增項。長沙業主的合同未包含“墻面掛纖維網”,施工中被要求加價1800元。
避坑指南:合同明確墻面處理工藝,如“鏟除原墻皮→刷界面劑→掛纖維網→3遍膩子”,驗收時用2米靠尺檢查平整度,誤差超過約定可拒付尾款。
3. 垃圾清運“模糊收費”,一車800元
合同寫“垃圾清運費自理”,施工時以“樓層高”“車次多”為由加價。某地業主的垃圾清運費從合同約定的500元漲至3200元。
避坑指南:提前確認物業收費標準,要求裝修公司按當地均價報價。
4. 材料“升級”話術,誘導消費
合同用“品牌待定”或“同檔次產品”模糊材料,施工時推薦“升級款”并加價。例如長沙某樓盤業主的合同寫“環保涂料”,施工中被推薦“進口兒童漆”,加價4500元。
避坑指南:要求材料品牌、型號、顏色全部寫入合同,并附樣品封存。警惕“進口材料”話術,仔細查詢驗證真偽。
三、行業黑幕:低價競爭下的“生存法則”
1. 免費設計“陷阱”,新手練手
裝修公司以“免費設計”吸引客戶,實際由新手設計師操作,后期通過工程和主材賺回設計費。長沙某業主的免費設計方案漏洞百出,施工中需頻繁修改,增項達1.2萬元。
避坑指南:選擇按設計師資歷收費的公司,設計費包含多少次免費修改,超出的按小時計費。例如,鴻揚家裝的設計費根據設計師等級(普通/資深/首席)收費,確保設計質量。
2. 轉包制“游擊隊”,質量無保障
裝修公司將工程轉包給包工頭,工人流動性大,施工質量參差不齊。長沙業主的工地開工后,同工種工人頻繁更換,出問題無人負責。
避坑指南:合同要求寫明“施工均為公司自有人員,如有轉包一經發現,全額退款”,并核對項目經理的社保編號。
3. 環保材料“智商稅”,疊加污染
合同標注“環保材料”,但膠水、膩子等輔料含甲醛,疊加污染超標。
避坑指南:主材認準大品牌,兒童房盡量用全實木;自備高品質收口膠水;裝完后采用“悶放法”通風,搭配除醛產品,至少3個月后再入住。
四、國慶裝修避坑總結
合同審查:逐條核對材料、工期、付款、增項條款,拒絕模糊表述。
報價對比:要求裝修公司出具詳細報價單,包含工程量、單價、工藝說明。
現場監督:定期到工地檢查材料與工藝,拍照留存證據。
法律武器:保留合同、付款憑證、溝通記錄,遇糾紛可向消協或法院維權。
國慶裝修本是喜事,切勿因疏忽陷入合同貓膩與增項套路。選擇透明化、標準化的裝修公司,才能讓裝修省心、入住安心。